踔厉奋发敢担当 笃行不怠善作为 奋力开启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在武汉轻工大学第二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来源: 作者: 发表日期:2022-07-14 阅读次数:

踔厉奋发敢担当  笃行不怠善作为
奋力开启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在武汉轻工大学第二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四次

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董仕节

2022年3月3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2021年工作回顾

2021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具体指导下,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和学校改革发展,各项事业取得可喜成绩。

——成功召开学校第二次党代会

选举产生新一届党委领导班子,明确了学校未来五年和中长期的办学指导思想、发展思路,确立了2025年“学校综合办学实力排名进入全国本科高校前240名”、2035年“排名进入地方和行业高校前列,基本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发展目标,对扎实推进党的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加快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各项目标任务和重大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成功举办纪念建校70周年系列活动

成功举办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武汉论坛暨食品安全与健康国际研讨会、中国油脂文化研讨会、办学70周年科技服务企业成果展、办学70周年助推现代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校友林捐建仪式等系列校庆活动,成功承办2021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主会场活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张务锋,湖北省人民政府省长王忠林,时任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乐成,副省长肖菊华等领导莅临指导,校友和社会各界高度评价,学校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中国油脂博物馆在我校揭牌开馆,成为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校歌《与国同昌》受到师生和校友广泛肯定。新设立公益项目35个,全年募集社会捐赠资金总额突破1000万元。获得2020-2022年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学校成为全国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

——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深化。完成17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申报工作,确定16项省教学成果奖候选成果,6个专业提交工程认证报告,修订2021级人才培养方案。获批省级教研项目15项、省级一流课程17门、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个。

研究生培养规模持续扩大。新建校级研究生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21个,获批省级研究生工作站5个。新增金融硕士和土木水利2个专硕学位点。

学科竞赛水平持续提高。“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机械创新设计等各类学科竞赛中获省级及以上奖励243项,其中国家级奖项75项。获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00项

招生就业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年招生6168人。本科生就业率92.06%,研究生就业率91.56%,位居省属高校前列。恢复留学生硕士招生,成人继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

——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学科建设成效进一步凸显。入选“湖北省‘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支持院校名单”,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8000万元。食品科学与工程、畜牧学等5个一级学科上榜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获批“天然产物与功能食品”等3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农业科学”保持在ESI全球排名前1%且学科表现值持续提升,“工程学”“化学”等学科领域突破ESI前1%潜力稳步提升。自主增设“营养科学与健康工程”等3个交叉学科学位授权点。

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成果丰硕。获批各类纵向项目189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国家基金项目22项,到账经费近2400万元。签订校地校企合作协议、合同600余项,合同金额累计超过1亿元,到账经费近6100万元。获得授权专利446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21项。大宗粮油精深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教育部评估。获批共建“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食用油质量与安全)”,获批省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6个。

师资队伍建设持续加强。柔性双聘长江特聘学者等高层次人才6人,获批省青年拔尖人才、楚天学子等省级专家12人。争取上级人才项目资金220余万元,推荐1名“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进入会评环节,申报武汉英才计划7人。制定学校《专任教师岗位考核办法(试行)》,修订了一系列人事管理制度文件。

对外交流合作有了新的拓展。有序开展与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联合培养硕博国际交流项目,与美国南犹他大学和英国提赛德大学签署合作项目新一轮补充协议。积极推进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及项目申报工作。

——内部治理水平不断提高

内部治理体系不断完善。高质量编制完成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修订各类规章制度100余项。稳步推进校属企业改革工作,对4家独资企业予以清理关闭。充分发挥学术机构作用,全面落实教代会制度,发挥离退休教职工老有所为作用。

服务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完成债券资金、中央基建资金等重大专项的预算执行。完成采购项目预算资金1.97亿元。强化内部控制和审计监督,确保学校财务安全。召开校友工作年会,凝聚发展合力。完成校史馆改造升级,档案数字化建设、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建设和学科文献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学报全年出版6期、发稿120余篇。

和谐平安校园建设扎实推进。学校再次荣获“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高校”。启动首届文化品牌评选活动,加强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完成常青校区保密室改造并取得合格证。修订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等制度,全年未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群体事件和恶性突发事件。积极应对各类法律事务,维护学校合法权益。

——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校园基本建设有序推进。临空校区建设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教学实验楼和工程实训楼投入使用。10号公寓进入收尾阶段,11-12号公寓开工建设。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完成初步设计招标,正有序推进项目报规。

民生工程和信息化建设成效明显。完成两校区道路修复改造及刷黑工程。新增近2万平方米实验室面积和4800余万元的教学科研设施。完成银湖餐厅和学生宿舍维修改造、2号教学楼加装电梯。自建学校主干网光纤链路,建成师生事务服务中心和网上办事大厅。

——常态化疫情防控扎实有效

校园防控网进一步织密织牢。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制度和措施。完善师生防疫信息库,建立台账信息4000余条。强化防疫物资储备和技术保障,精细化开展健康教育,健全疫情防控核查机制。

联防联控机制进一步巩固深化。巩固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完成学校校庆活动、研究生考试等8次大型聚集性活动防控工作,配合属地社区组织完成校内人员疫苗接种及4次校内全员核酸检测,做好重点人群摸排及管理120余人次。

——党的建设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

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严格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持续推动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师生头脑。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全年未发生意识形态领域安全事件。坚持党管人才,强化人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加强和改进统战工作,激励双岗建功、参政议政,入选省级以上人大、各民主党派会议提案和建议10余项,获省主要领导督办和批示2项。成立“乡村振兴”帮扶工作领导小组,选派3名干部到麻城市堰头垸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

基层党组织建设更加坚强有力。修订《院(部)党组织会议议事规则》《院(部)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顺利完成5个基层党组织换届(成立)选举工作。获评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全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2个、“优秀共产党员”3名、“优秀党务工作者”3名。举办党校培训班11期。全年发展新党员1500人。

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亮点纷呈。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系列活动。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全年共为师生办实事250件,校领导带头领办46件。积极挖掘学校事业发展的特色和亮点,全年在人民网等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宣传报道超过500篇次。

“五个思政”建设成效显著。实施劳动教育,强化学生思政的实践性。组织开展教师思想政治状况问卷调查,落实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制定出台《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切实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省示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地育人成效明显,思政课立德树人示范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获批立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项。举办金秋菊展,栽种银杏、樱花,建设校友林等,环境育人功能进一步增强。利用各类宣传阵地,常态化推进疫情防控宣传教育,充分发挥抗疫“大思政课”的教育作用。涌现出了“湖北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陈德胜、“荆楚好老师”提名奖王学东、“全省向上向善好青年”吴园园、“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郭子民等一大批先进师生典型。

党员干部监督管理更加规范。提拔中层干部12人,平级调整中层干部16人次。随机抽查10名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对两名信息不一致的同志给予诫勉处理。完成634名中层干部和教师档案专项复核。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强化考核结果综合运用。持续深化党员下沉社区工作。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纠“四风”树新风。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更加有力。全力配合省委第五巡视组做好巡视工作。出台校党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和2021年度任务清单。逐级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对全校23个二级党组织进行调研督导,对发现的5个方面247个问题建立清单台账,制定《推进“清廉轻工大”建设实施方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约谈二级单位“一把手”和重点岗位人员86人次,责令书面检查2人,批评教育7人,诫勉1人,给予党内严重警告、政务降级处分1人,处置各类信访件28件次,初步核实问题线索4件次,对1起涉嫌严重职务违法犯罪问题线索移送地方监委监察立案。

各位代表,同志们,成绩来之不易,令人振奋。每一分收获都凝聚着全体教职员工的辛劳和汗水,都是大家攻坚克难、奋勇拼搏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向全体教职员工、离退休老同志以及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社会各界朋友以及海内外广大校友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同志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学校的发展现状与省内、行业同类高校相比还有差距,与广大师生员工、社会各界的期望还有差距。一是“决战决胜2023申博行动计划”任务依然艰巨,申博基本条件、核心量化指标仍需进一步夯实;二是新校区建设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土地规划使用和建设工作仍需进一步推进;三是高水平领军人才匮乏问题仍然存在,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形势已发生深刻变化。一是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发展方式从过去以规模扩张、空间拓展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转变为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二是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时期,随着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各高校尤其是省属高校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发展差距逐渐扩大。三是我校发展正处在“爬坡过坎”上台阶、全力“申博”上层次的关键时期,如何在新一轮激烈竞争中奋起直追、实现赶超,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迫切解决的问题。

面对新形势、应对新挑战,切实补齐制约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和弱项,我们必须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全面贯彻落实中共武汉轻工大学第二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精神,以思想破冰引领学校发展突围,全力打造“大食品大营养大健康”领域学科专业特色发展新引擎,紧紧围绕粮食和食品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以特色求发展,以发展强特色,不断凝聚担当作为正能量,不断提振攻坚克难精气神,聚焦聚力学校高质量发展核心目标任务,打赢学校高质量发展“攻坚战”,跑出学校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二、2022年学校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工作重点

2022年学校工作的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锚定“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奋斗目标,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创新发展为抓手、以强化治理为关键,以“决战决胜2023申博行动计划”为牵引,聚焦聚力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聚焦聚力提升学术生产力、聚焦聚力建设一流师资队伍、聚焦聚力“三全育人”“五个思政”、聚焦聚力管党治党责任落实,切实做好巡视整改,打造“好正实优”轻工大,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汇聚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奋力开启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一)聚焦聚力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着力加强一流本科建设一是筹备召开第十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加强专业建设顶层设计,持续推进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制定出台2022版人才培养方案原则性意见,全面修订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推进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为着力点,持续推动学校本科教育质量文化建设。二是以一流专业与工程认证专业建设为抓手,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把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申报和建设工作作为当前一段时间的首要任务,力争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以上、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以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粮食工程专业要完成专家进校考察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自评报告获得通过、专家进校考察形成正向评价。本年度要有10个专业完成专业认证申报,力争4个专业获认证受理。三是着力实施“金课”建设行动,加快一流课程建设,力争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以上,省级一流课程8门以上。着力建设具有轻工大特色的高水平教材体系,完善教材选用、编写机制,落实使用“马工程教材”要求。组织实施精品课堂培育计划,积极培育建设名师课堂和精品课堂。科学制定实验室建设规划,理顺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扎实推进实验室资源有效使用和共建共享。四是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力争获批省级教研项目10项以上、国家级教研项目10项以上。全力推进国家级教研成果的培育,力争获批省级教学成果奖12项以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以上。五是大力推进金银湖校区创新创业孵化器、常青校区创业苗圃建设工作,为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环境。组织落实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申报工作,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力争获得国家级奖2项以上。新增各类学科竞赛国家级奖30项以上。六是加强招生就业工作,构建党政齐抓共管、师生共同参与的“大招生就业”格局。强化招生宣传咨询,实化细化就业指导培训。确保新生入学质量明显好于去年,毕业生就业率居省属高校前列。

2.着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全面落实《关于加快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分步实施研究生教育1505行动计划”[]一是持续提升办学规模和生源质量。积极争取更多招生指标,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夯实学位点1N”生源基地建设,实施生源质量提升计划,努力提升本校学生报考比例,优化招生指标分配办法,切实提高生源质量。二是持续提升培养质量。大力推进科教产教融合,探索建立适应市场和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新机制。建立健全评价督导机制深入推进培养环节整合与评价学位论文评价学位授予评价导师评价与考核的制度化、科学化。加大科教融合力度,激发原始创新能力,强化学术学位研究生知识创新能力培养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落实“拔尖人才培育计划”启动硕博联合培养专项计划,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新建1个研究生国际合作培养项目获省部级学科竞赛35项以上,发表高水平论文70篇以上,在国际会议作报告10人以上,获批授权专利10项以上三是持续提升学位点建设水平以周期性合格评估、专项评估为抓手,加强学位点建设。对标对表指标体系、基本要素、简况表,逐一落实各项指标要求,努力做到不留空白短板。确保参与评估8个周期性合格评估学位点和7个专项合格评估学位点顺利通过。切实做好“营养科学与健康工程”等3个交叉学科学位授权点的建设工作,积极发展壮大“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学位点

3.着力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新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申报工作,加强现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内涵建设,努力提高合作办学项目质量。克服疫情持续影响,多途径做好留学生招生宣传工作,稳步扩大留学生规模,不断提高培养质量。巩固拓展“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项目,创新国外专家来校讲学、授课及科研合作形式,持续开展各类线上线下国际学术讲座。力争举办国际学术会议2次以上,教师在国际会议作报告要达到30人次。筹备召开2022年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武汉论坛暨“动物营养与肠道健康国际研讨会”。持续扩大成人继续教育规模,争取更多培训项目,不断提升继续教育的规模、质量和效益。

(二)聚焦聚力提升学术生产力,为“决战决胜2023申博行动计划”打下坚实基础

1.全面完成“申博”各项年度工作任务。一是强化“申博”工作组织领导,制定实施2022年度“申博”建设方案,压实工作责任,完善激励约束制度,健全“学校统筹、部门联动、学院协同”的运行机制,实施“申博”标志性成果专项奖励政策,加强考核监督,对“不作为”“慢作为”和“中梗阻”现象严格追责问责。二是落细落实“申博”建设责任。对标“申博”指标要求,分解任务、硬化举措、责任到人、跟踪督察,确保生师比、生均经费、师均年科研经费、教学科研标志性成果等核心量化指标任务全面完成,并适当高于准入条件标准。三是营造“申博”工作良好氛围。强化舆论引导,利用国家级媒体及本地主流媒体,有针对性地加强学校整体办学实力、社会服务贡献以及各“申博”点学科特色优势的宣传报道。做好与上级主管部门和同行专家的联系沟通,及时掌握“申博”工作动态和进展情况,争取更多的肯定与支持。

2.着力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大力实施“大食品大营养大健康”学科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学科内涵建设。一是积极做好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参评后续工作,力争完成食品科学与工程达到B以上、畜牧学达到C+,生物学、软件工程等学科达到C-的既定任务。二是完成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遴选工作,完善学科团队建设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广大教师人人有学科归属、人人定学科方向、人人进学术团队,不断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促进学科提质进位,争取6个以上一级学科上榜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三是贯彻落实第二轮“双一流”建设有关精神,完善“双一流”建设机制,提升一流学科建设绩效,争取更多学科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四是加强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建设,切实完成学科群年度建设目标任务。持续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五是扎实推进ESI学科建设,做好ESI学科建设2021年项目验收和2022年项目立项工作,加大资助力度,立项支持“农业科学”“工程学”“化学”ESI学科建设项目,推动3个学科领域ESI学科表现值稳步提升。

3.着力提高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精神,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我省“51020”现代产业体系[]10大农业主导产业链[]16条先进制造业产业链[]需求,结合学校学科特色优势,找准学校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关键领域,推动自主创新能力整体提升。一是强化有组织的科研,不断提升科研团队能力和水平。出台科研团队重点项目“揭榜挂帅”制度,积极谋划各类国家级项目,力争获批2项国家级重大课题、30项国家基金项目、2项国际合作科技项目、2个省级及以上科研团队。二是积极争取重大成果,组织做好省级科技成果奖申报工作,获省级科技成果奖7项以上(其中,一等奖1项以上)。三是大力加强科研平台建设,缜密高效推动国家级科研平台筹建工作,力争建成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基地、中心)。四是深入产学研合作,继续支持科技人员深入企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完成科技成果转化金额1320万元以上、师均年科研经费10万元以上目标。五是推行聘期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增加科研工作考核刚性约束。以达到全国同类高校教师科研成果产出平均水平为目标,将科研工作绩效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把绩效导向落到实处。六是完善科技创新管理运行机制,营造良好学术科研氛围。完善学术评价制度,探索代表性成果评价机制,优化专利管理模式。完成学术委员会换届,加强科研诚信和学术道德规范建设,守护科研“生命线”。创新学报工作方式方法,持续提升办刊质量和学术影响力。

(三)聚焦聚力建设一流师资队伍,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1.加快教师队伍增量提质按照“引、育、借、转、稳、退”六字方针,持续增加引进教师数量、提升引进教师质量一是优化人才引进机制,规范人才引进程序。确保完成96名教师引进计划。新增两院院士、千人计划、长江学者、万人计划、杰青、优青等高层次人才2人,国家百千万、高端外专、中科院百人、省百人、省楚天学者等7人。二是打造人才发展体系,积极推进人才成长工程大力实施专家名师引育计划、优秀博士分类引培计划等五大计划启动“常青学者计划”,为国家级、省级人才项目培养、储备人才。通过出国研修、国内访学等形式,支持、鼓励中青年教师不断拓展“国际化”背景和“新工科”视野。三是创新人才聘用形式,坚持刚性引才和柔性智相结合,真正实现“借智育才,借智生才”四是坚持事业留人、情感留人、待遇留人,通过制度创新、平台搭建等措施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激发教师内生动力,稳定教师队伍。五是加强聘期考核结果应用,建立教师转退机制,通过政策引导让慢进者转岗分流,让后进者退出教师队伍。

2.充分发挥高端人才引领作用一是创新引才机制,开启“绿色通道”,施行“一人一议”等特殊政策,不拘一格选聘高端人才。二是积极为高端人才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完善相关机制,强化高端人才队伍管理、培养和考核。三是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强化高端人才在学科建设、科技创新、重大奖项和重大项目上的“头雁”引领作用,不断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四是对高端人才实行“一对一”服务,落实薪资、科研经费、实验条件等政策待遇,协调解决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生活问题,努力做到“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3.进一步优化教学科研团队运行机制一是推进学科建设方向(专业)、团队、项目一体化发展,明确学科方向、PI团队、项目的遴选条件,对团队实行合同管理、绩效考核,鼓励创先争优,重视个人在团队中的贡献。综合施策、精准施策,培育、打造一批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二是“申博”学科为抓手,确立学科带头人、明确学科研究方向、组建学科团队,完善教学科研团队的服务和管理机制,强化绩效管理,彰显优势特色,鼓励交叉融合,加强监测评估,不断提升教学科研团队能力和水平。

4.健全完善教师和管理服务人员考核评价体系。一是贯彻落实《专任教师岗位考核办法(试行)》,完善聘期考核机制,加强聘期考核结果运用。二是制定出台《非专任教师聘期考核办法(试行)》,推进分类管理、分类考核、择优聘任,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三是持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优化职称评审条件,破除“五唯”,健全科学规范、客观公正的人才评价机制。四是开展专业技术岗位分级竞聘,组织签订新一轮岗位聘用合同,强化分级分类聘用和目标考核管理,全面完善各类人员聘期合同管理。五是切实增强二级单位目标责任考核引领作用,增设年度目标责任挑战项目。

(四)聚焦聚力“三全育人”“五个思政”,持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能力水平

1.持续推进全员育人。完善全员育人工作体系。坚持和加强党对育人工作的领导,构建完善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二级学院发挥主体作用、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全员共同参与的育人工作体系。二是健全全员育人工作机制。系统梳理党政工团等各群体、各岗位的育人元素,并作为职责要求和考核内容融入整体设计,建立以协同育人创新贡献为导向、激励与约束并重的考核体系。建立完善学院党委书记述职评议制度,强化主体责任落实。三是建强思政工作队伍。持续加强专职辅导员和兼职班主任队伍建设,高质量完成15名辅导员引进任务,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其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双带头人”在育人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推进思政工作队伍与专任教师队伍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四是加强“教师思政”建设。坚持以新思政观为引领,加强统筹协调,有效整合各类育人资源;扎实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建设,激励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认真做好典型选树宣传工作,讲好师德好故事、弘扬师德新风尚;进一步明晰并压实各类人员育人责任,凝聚全员育人合力。

2.持续推进全过程育人。一是创新全过程育人工作理念。坚持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主线,创新“学生思政”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在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切实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始终,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把握规律、突出重点、找准切入点,不断拓展新路径、新载体,着力抓好一年级学生引航教育、二三年级学生良好品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教育、毕业年级学生就业指导和离校荣校教育、研究生科学精神培育等,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时代性和实效性。二是完善全过程育人衔接机制。持续加强“两个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思政课程与其他课程、校内与校外、专职思政队伍与专任教师队伍的有机衔接,使思想政治教育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润物细无声。突出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活动,持续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打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品项目。不断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提升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三是强化全过程育人检查督导。加强过程监控和效果评价,及时补齐全过程育人环节中的短板,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抓在平常、融入日常。

3.持续推进全方位育人。一是建立全方位育人机制。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十大育人”体系[]建设为载体,着力构建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全方位育人工作机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多维协同、资源共享。二是加强课堂育人主阵地建设。深化“课程思政”建设,积极推进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主渠道主阵地的育人功效。加强对课程思政建设统筹管理,细化课程思政建设规范,推动课程思政的规范化及全覆盖,切实提升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全面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强化“学科思政”建设,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进一步擦亮“品味中国”思政大讲堂品牌,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12345”模式[],广泛开展思政课教师“下基层”活动。三是持续深化第二课堂建设。深入开展“健行·筑梦”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强化劳动教育、实践教育、养成教育、朋辈教育和自我教育,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和实践活动形式。四是优化“环境思政”建设。充分发挥中国油脂博物馆、校史馆作用,彰显“大食品”特色文化。进一步加强标志性景观建设,美化两校区环境,发挥校园环境润物无声的育人功效。大力推进网络思政教育,开展网络文明教育,打造一批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的优质网络产品。

(五)聚焦聚力管党治党责任落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党建成果引领学校改革发展。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持续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不偏、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初心始终不改。全力推进党建示范创建、质量创优工作,组织抓好党建示范单位、标杆学院、样板党支部和“双带头人”培育工作,推动党建与学科平台、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深度融合,实现基层党建质量全面提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筑牢意识形态主阵地。加强党对统一战线和民族宗教工作的领导,引导和支持党外知识分子多岗位建功立业。充分发挥学校人才和科技优势,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2.以纪律作风建设为抓手,着力提升干部队伍执行力。一是激发想干事的积极性。紧紧围绕学校事业发展需要,贯彻落实好干部标准,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充分发挥考核对干部的激励鞭策作用,切实解决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充分调动和激发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面落实“三个区分开来”重要要求,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引导各级干部把精气神凝聚到干事创业上来。二是提升能干事的真本领。按照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要求,强化干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培训,培养专业作风、专业精神,突出精准化和实效性,帮助干部弥补知识弱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加强干部实践锻炼,积极推进干部挂职锻炼和对外交流,优化干部成长路径。三是完善干成事的工作机制。大力营造“凭能力用干部、以实绩论英雄”的良好氛围,强化激励机制,对攻坚克难,敢于打硬仗、善于打硬仗、能够打硬仗,完成重点目标任务的单位、干部、教师予以重奖;强化约束机制,对落实工作目标、履行岗位责任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严重失职失责的干部,及时问责处理,形成“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干部工作新局面。

3.全面落实“一岗双责”,着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一是明晰责任。党员干部要切实提高履行“一岗双责”的认识,强化政治责任,既要对所在岗位应当承担的具体业务工作负责,又要对所在岗位应当承担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负责。二是压实并履行责任。坚持以建设“清廉轻工大”为抓手,进一步健全责任和压力有效传导机制,逐级签订责任书,层层传导压力,切实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同安排、同实施、同检查、同考核,真正做到“两手抓、两手硬”。三是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坚定不移支持学校纪委依规依纪依法监督执纪问责,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进一步加大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落实主体责任力度,加强对学校中层领导班子尤其是“一把手”的监督,加强审计监督和民主监督。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对领导不力、不抓不管的,既追究直接责任、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又追究领导责任、组织责任。抓典型动真格,释放失责必问、问责必严强烈信号。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打造“好正实优”轻工大。

(六)大力加强条件建设,为五个“聚焦聚力”提供强力支持

1.大力加强基础条件建设。一是全力推进新校区建设。加强组织领导,配齐配强工作专班,加快推进临空校区立项审批、规划设计、资金筹措、项目建设等工作。加快论证,优化方案,积极争取政府、企业各方支持,年内完成新校区功能分区与规划设计,督办协同完成立项审批,拿到土地证和规划红线图。科学制定新校区建设分步实施方案,力促早日开工。二是扎实做好校园基本建设。加大工作力度,确保10号、11-12号学生宿舍楼按时建设完工,并于七月底交付使用;全面推进学术交流中心大楼工程招标、建设工作,大力推进“教育强国项目”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技术创新示范中心大楼立项、报批报建工作。

2.大力加强民生工程建设。一是持续改善民生。不断提高教职工工资待遇,提升教职工福利水平,切实增强教职工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坚持开源节流并重,充分调动校院两级筹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增值增收能力;出台更加有利于扩大捐赠资金的激励政策,强化校友会、教育基金会的资源汇聚功能,确保今年捐赠资金超过2000万元。二是建设“智慧校园”。加强网络与信息化建设,持续强化教育信息化在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中的支撑作用。巩固和加强网上办事大厅平台建设,精简规范办事程序,持续推进无纸化和网络化办公进程,让信息多“跑路”,让师生少“跑路”。三是强化服务保障。持续加强档案数字化建设、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建设,不断提升档案和学科文献服务工作水平。做好两校区教室空调安装及配套工程建设,在两校区安装全民健身路径器材、充电桩、饮水设施等;整合两校区房产资源,提高使用效率,充分满足师生需求;强化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的服务保障能力建设,持续提升餐饮供应、维修维护和物业保障的质量和水平;做好校友林及两校区人工湖周边绿化美化等工作,建设美丽校园。

3.大力加强和谐平安校园建设。一是扎实做好校园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贯彻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制度和措施,巩固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做好对重点人群的排查和处置工作,坚持24小时应急值班值守,抓好防疫物资储备与管理,持续做好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二是深入推进平安校园建设。深入推进依法治校,修订学校章程,持续做好校内各项规章制度的清理和新一轮“立、改、废”工作,完善内部治理制度体系。加强工会、教代会、学代会、两老一委等组织建设,强化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严格落实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全面加强“七防工程”建设,杜绝安全责任事故、稳定事件发生。切实落实保密工作责任制,压紧压实保密工作责任,进一步加强专兼职保密员队伍建设,改善保密工作条件,强化干部、师生保密意识。三是扎实推进文明校园建设。深化全国文明校园创建,建设具有轻工大特色的高品位大学文化,提升校园文化活力。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以文化人、以美育人,唱响学校发展主旋律,增强师生团结奋进的凝聚力、向心力。

各位代表、同志们!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每一个人、每一个单位,也有其各自不同的使命。前程越是广阔,越需要我们开拓;梦想越是伟大,就越需要我们去拼搏。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攻坚克难、锐意进取,锚定2023“申博”目标,咬定青山不放松,不断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奋力开启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