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足干劲 务实笃行
奋力谱写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内高水平大学新篇章
——在武汉轻工大学第二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七次
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董仕节
2024年3月14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向大会作主题为“鼓足干劲 务实笃行 奋力谱写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内高水平大学新篇章”的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国粮局的正确领导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具体指导下,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奋力实施办学强校“六大战略”,大力推进“六大行动计划”,围绕申博攻坚主线,较好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在一流学科建设、高层次人才引进等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师生员工发展信心充分激发,学校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坚持“政治领航”定向,好正实优新局面不断夯实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党的领导不断加强。扎实开展主题教育,聚焦影响和制约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全校共形成调研成果160余篇,被省委第十四巡回指导组评定为“好”,群众好评率100%。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全年召开校长办公会37次。全面压实主体责任,充分发挥督查督办作用,印发督查通报12份,保障党委部署及时贯彻落实。
以凝心聚魂为目标,大思政格局不断完善。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积极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制定《“大思政课”建设实施方案》,组织好开学第一课、“品味中国”思政大讲堂等活动,校领导全年讲授思政课76课时。获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综合改革示范校、湖北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油博馆入选首批湖北省“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全年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省级及以上主流媒体发稿560篇次,其中国家级媒体125篇次,创历史新高。动科学院工会荣获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模范职工小家”称号。圆满完成保密进驻式检查,保密公益宣传海报荣获全国三等奖和省二等奖各1项并荣获“全省优秀组织奖”,开展的“保密宣传教育高校行”活动获中央保密委通报表扬。学校获批省级新型智库培育建设单位。
以自我革命为根本,风清气正政治环境逐渐形成。强化政治监督,出具各类党风廉政回复意见50份。开展两轮常规巡察,共查找问题151个。处置信访件18件次、问题线索6件次,利用“第一种形态”处理27人,党纪立案2起,给予党内警告2人。织密制度之网,对全校49家中层单位进行排查梳理“小微权力”665项。有力打造粮廉文化品牌,《下好清廉学校建设“一盘棋”》在《楚天风纪》刊发,《以“廉”化人—武汉轻工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案例》入选教育部第八届高校廉洁教育优秀案例。
——坚持“质量立校”根本,人才培养再结新成果
教育教学成果丰硕。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2项,获奖率居省属高校前列;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15门;立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8项。挂牌建设16个大学生学科竞赛工作坊、11个现代产业学院;大学生竞赛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000余项,其中国家级近300项,较上年增长均超过40%。推进实验实训项目暨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平台和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获评湖北省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突出贡献单位。
研究生教育推陈出新。持续推进研究生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建设,立项建设教育部学位中心2022年主题案例2项,建设校级研究生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10项、校级研究生工作站14个、课程思政示范课5门、线上一流研究生课程5门、研究生课程案例库10项、公共选修课2门,获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全国一等奖2项。持续做好 8个学位授权点周期性合格评估,1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全部通过专项核验,申报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研究生首次超3000人。
实践育人成效显著。荣获2023年全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省级优秀组织单位,5个团队获社会实践省级“优秀团队”,4人获社会实践省级“先进个人”,1人获2023年全国乡村振兴“笃行计划”优秀实践个人。获批湖北省高校职业生涯咨询特色工作室,省内特殊类型参考线上线率达95.48%,就业率达90.75%;获批教育部第二批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15项、湖北省优秀生涯咨询案例2个、高校生涯教育典型案例1个。
开放办学稳步推进。学校代表团出访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外大学,签署合作协议8份,达成合作意向16项。接待国外代表团来访50余人次,签署合作备忘录和项目协议14份,召开国际学术会议8次,在校留学生达124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报名人数18000余人,获批首批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教育培训基地。
——坚持“人才强校”蓄势,师资水平再获新提升
高层次人才引育取得新突破。全职引进“QR计划”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获批省市级BR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楚天学者计划、产业教授、武汉英才等项目5项、人数14人。柔性引进1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及3名高水平学者。
专任教师引进实现新提升。引进人才报到66人,其中毕业于双一流高校及科研院所54人,占比81.82%,在SCI二区及以上发表高水平论文42人,占比63.63%。
教师发展建设迈向新高度。《武汉轻工大学构建“12345”教师培训发展新模式》入选教育部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优秀案例。丁文平、祝振洲、沈汪洋、曾山、刘玉兰、胥伟、谭勇等7人获评省级荣誉称号,2人分别获政府特殊津贴和省政府专项津贴,榜样引领作用进一步强化。
——坚持“特色兴校”驱动,创新发展再现新突破
聚焦关键指标,着力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成立一流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组建一流学科建设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落实华中农业大学对口支持,编制和实施2023-2025年一流学科建设规划、实施方案和2023年目标任务清单,构建“1+5+N”一流学科建设体系,出台学科特区实施办法,全年获批专项拨款资金7877万元。食品科学与工程入选2023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4个学科入选2023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开展“十四五”省级学科群建设中期检查,天然产物与功能食品、生物农业、粮油智能制造3个学科群建设任务完成率依次为100%、67%、63%。加强ESI学科建设,临床医学实现ESI全球排名前1%的突破。
聚焦科技强校,大力提高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水平。一是科研经费再创新高。各类纵横向科研项目到账经费达2.45亿元,目标完成率达153%。各类纵向项目获批立项153项,其中科技类计划项目88项,人文社科及软科学类计划项目65项。二是科技成果大幅增长。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623篇,较上年增长322篇;科技成果转化216项,登记合同金额2.11亿元。三是科技服务实效日益显著。成立稻米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获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产业技术研究院3个。签订横向合同773项,与国家粮科院、国粮局各省级垂管局、地方人民政府等签订校地(企)战略合作协议和技术合同等560余项。积极组织参加2023年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活动,选派市级农业科技特派员8人,获批武汉市科技特派员“产学研”专项项目3项,选派“三区”人才33人、“院士专家企业行”24人。
——坚持“改革创新”赋能,治理体系再显新动能
坚持深化改革激发活力。一是统筹谋划顶层设计。召开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2次,制定2023年深化改革重点任务清单,圆满完成十大重点任务。二是持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优化岗位调配管理,实现了人才引进渠道多元化,充分发挥岗位聘期考核的导向和正向激励作用,组织开展教师首聘期考核工作并完成考核结果运用。
坚持依法治校保驾护航。新修订《武汉轻工大学章程》获省教育厅核准实施。统筹推进2023年度规章制度“立改废释纂”工作,新立33项、修订36项、废止14项,轻工大特色的大学制度体系逐步完善。强化合同签订和执行检查,做好各类法律咨询服务。教职工申诉处理委员会接收并妥善处理教职工申诉案2例。充分发挥教代会、学代会和学术委员会在民主治校、依法治校中的作用,切实保障广大师生民主权利。
——坚持“坚实保障”支撑,校园环境再呈新风貌
十大民生工程项目顺利推进。临空校区工程地质初勘项目及审计结算有序完成;教育强国项目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技术创新示范中心开工建设,金银湖校区11-12号学生公寓顺利完成竣工验收;“墩望”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初见成效,完成“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中心二期建设16间、辅导员住寝17人,健康驿站投入使用,油博馆、油料文化园建设提档升级;校园楼名路名标志牌更新完成,校园环境更加整洁;鸿志楼和明德楼加装电梯,完成138个智慧教室、80个卫生间、网球场、大学生活动中心改造。组织全校4000多名新生参观校史馆,校友信息管理系统小程序正式上线运行,全年募集社会捐赠资金总额1500余万元,校友捐建的常青校区校训塔投入使用;加强预算编审、执行和财务审计工作,强化内部控制和审计监督。圆满完成平安校园迎检工作,获湖北省高校“七防工程”建设优秀案例二等奖1项。
各位代表,同志们,学校各项办学成绩的取得,是党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校师生员工奋勇拼搏、接续奋斗的结果,成绩来之不易,形势催人奋进。借此机会,我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向全体教职员工、离退休老同志以及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社会各界朋友以及海内外广大校友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同志们,回望来时路,满心皆澎湃;展望新未来,前途多坎坷。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学校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挑战。主要表现在:
一是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从整体发展情况来看,学校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方面还未真正走出“象牙塔”与社会实现全方位对接,存在“所办非所需、所授非所愿、所学非所用”的现象,毕业生就业难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短缺之间的矛盾凸显;从学校内部结构来看,各中层单位落实党委行政决策部署、干部能力素养和改革发展意识、务实进取和担当作为精神参差不齐,尤其是部分学院发展不进反退,少数学院党政负责人主体意识不强、领导能力弱化、公信力不足,个别学院的号召力、凝聚力、发展力和战斗力比较涣散。
二是特色不够特优势不够优。作为具有深厚行业背景的高校,学校办学主要指标和学科特色不够鲜明,学科优势彰显与兄弟高校相比还有差距,以一流学科为代表的有显示度成果和可推广的经验案例比较缺乏,对行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领域还不够具体、贡献影响力还不够突出、贡献价值度还有待提升。与行业和兄弟高校横向对比,在国家级科研平台、省级层面重点实验室和重大、重点项目建设等方面差距明显,粮油食品特色领域重大科研成果获奖数量和纵向对比整体有待提升,特色学科专业投入产出不相匹配。
三是治理不完善不通畅。适应新质生产力和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代治理体系还不够完善,遵循制度的敬畏意识还不够主动,科学发展的主体意识还不够坚定,依法治校的刚性意识还不够牢固,一心为公的共同体意识还没有形成,以结果为导向和以业绩为重点的考核奖励和淘汰分流机制落实不够到位;发展水平、发展能力、发展意愿与硬件条件改善不相匹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干事”的“大锅饭”思想,存在“不怕师生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的“唯上”思想,存在把关不严、得罪人的事情让别人去做的“好人主义”思想,存在“笑脸相迎难办事,事不关己高高挂”的“踢皮球”心态,存在刻意逃避、掩盖矛盾和问题的“鸵鸟”心态,存在“只看不干、只喊破嗓子不迈开步子”的“高速空转”心态,甚至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快速发展。
二、2024年工作总体思路和重点目标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学校“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是学校申博、一流学科建设、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等高质量发展核心指标的交卷之年。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教育的生命线,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增强中西部地区高校办学实力,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我们务必迈出新步伐、展现新作为,牢牢把握重要发展机遇期,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充分发挥学校科技人才资源等优势,以踔厉奋发的精神、精准有效的举措,汇聚共担使命、共谱新篇的强大合力,努力交出一份让省委放心、让师生满意的答卷。
一是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把握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就是要科学把脉、精准施策,有效解决制约性、瓶颈性问题,进一步提升培养一流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聚焦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就是要通过顶层设计,系统谋划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内涵式发展提升办学能力和水平,在对标国家战略需求中寻找立足之地。对于我们武汉轻工大学来说,就是要紧盯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围绕特色鲜明的国内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坚持把论文写在粮油食品行业主战场,打造粮食行业人才培养高地、学科建设高地、科技创新高地、成果转化高地和文化传承高地,着力培育一流学科、一流团队、一流平台、一流成果,不断塑造高等教育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坚决打赢申博、一流学科建设、国家级平台建设和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等硬仗,用办学层次提升的实际行动答好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二是聚焦特色发展战略。大学的特色是在一定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和长期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独特、优质和富有开创性的个性面貌。特色是力量之源,这包括办学目标的特色产生导向力,优势学科的特色产生生长力,办学模式的特色产生发展力,校园环境的特色产生吸引力,学校管理的特色产生感召力,教师的特色产生影响力,学生的特色产生竞争力。特色是灵魂,也是大学的根本。可以说,有特色就有优势、有优势就有实力、有实力就有发展。在73年的办学历史中,我们形成了独特的办学历史、独特的学科优势、独特的粮校校情,奠定了在全国高校、尤其是湖北省属高校中的独特地位。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走特色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统筹“大食物观”,坚定不移实施“大食品大营养大健康”发展战略,进一步彰显食品科学、生命科学等相关学科优势特色,集中力量把办学特色转化为加快内涵建设的优势;进一步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培育和打造新的学科增长点,把学科特色转化为科技特色、产业发展优势和招生就业优势;进一步打造“食育文化”和“粮廉文化”,矢志不渝打造全国粮食行业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高地,积极构建独具轻工大特色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建设具有时代特征、轻工特色、充满人文精神的高品位发展环境。
三是聚焦现代治理体系。对于国家来说,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关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跃升;对于学校来说,现代治理体系决定着学校发展的兴衰成败。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坚持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从治理主体、体制机制、组织架构、督查落实等方面深化学校治理改革。我们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按章办事的规矩意识。心中有规矩,行为定方圆。我们要牢固树立规矩意识,进一步统一按规章办事的思想,时时、处处、事事讲规矩,以“规”格物,以“矩”修身,按照学校章程和规章制度办学兴校、干事创业,确保制度在阳光下运行,让好人可以大胆做好事。我们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营造积极向上的干事氛围。“以贡献求发展、以服务求支持”是学校立足之本,“以立业求发展、以贡献求支持”是个人的应尽之责,这就要求我们推进“按劳分配、效益优先”的绩效体系,真正实现“按劳分配看绩效、要素分配看贡献”,促使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薪酬能升能降。我们要进一步拓展资源,夯实更加完备的条件保障。我们要牢固树立主人翁意识,向外争取有利于学校发展的资金、政策、项目和条件;我们要用心向内挖掘潜力,发扬粮食人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合理控制开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确保每一分资源都能最大化地发挥作用,为“美好轻工大”建设夯实基础。
2024年学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以“质量提升年”为主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内涵提质夯实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改革赋能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服务保障支撑高质量发展,力争学校申博成功、一流学科建设进位和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取得优良评价目标全面达成,以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和成效,加快建成特色鲜明的国内高水平大学,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和湖北高质量发展交出“轻工可为”的答卷。
(一)高质量践行党建引领行动
旗帜鲜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认真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落实民主集中制具体制度。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创新宣传方式方法,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提升思政工作质效。
深入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一是对标规范建。着力加强党建示范创建、质量创优工作,力争获批教育部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或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以上。二是围绕中心建。健全完善科学有效的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办法,提升党建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能力,推进党建课题校级立项建设。三是凝聚合力建。强化党员队伍管理,确保党员干部学习培训全覆盖。引导和支持党外知识分子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加强对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的领导,关心离退休教职工,切实发挥好群团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持续推进“清廉轻工大”建设。一是坚持不懈深化政治监督。强化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政治监督。紧盯“关键少数”,继续开展校内巡察工作,切实加强对学校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二是加强重点领域突出问题监督。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和关键环节的监督,规范权力运行,持之以恒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规范开展容错纠错,支持和激励党员干部攻坚克难,干事创业。三是坚持“三不腐”一体推进。健全完善防治腐败长效机制。加强经常性纪律教育,持续挖掘校园文化中廉洁教育资源,打造具有轻工大特色粮廉文化。四是健全监督管理体系。健全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审计、财务、巡察等各类监督力量贯通协同的工作机制,完善防治腐败长效机制。
(二)高质量推进内涵提质行动
1.高质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固本
全面打造高质量本科教学体系。一是持续推进教学研究与改革工作。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高质量完成2024年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深化教学研究改革,培育一批高质量教学研究与实践成果,获批省级以上教学平台1个以上、省级教研项目10项以上。推进虚拟教研室建设,获批省级虚拟教研室1个以上。加大教学成果奖培育力度,遴选有竞争力的教学成果奖项目15项。获批教学类省级教学团队1个以上,新增省级基层教学组织2个以上。重点打造具有轻工大特色的高质量教材,立项支持校级规划教材20部以上,力争获批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二是加快实施专业动态调整。积极推进本科专业动态调整,形成招生、培养和就业联动机制,招生专业数量控制在55个以内。主动布局“四新”专业,力争立项建设教育部“四新”项目1项以上。丰富学校微专业、辅修专业和辅修学位目录,开设微专业、辅修专业30个以上。三是不断提升课程建设质量,提升全校课程建设水平,建成一批体现学校特色的优质双语课程。获批国家一流课程7门以上、省一流课程2门以上。持续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力争获批湖北省“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平台1个以上,获批省级及以上课程思政项目1项以上,实现思政课教师指导各学院课程思政建设计划全覆盖。四是大力做好本科教育教学评估和质量监控。全力做好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力争取得优良反馈评价效果。持续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工程认证专业增加2个以上。五是持续推动实践育人。深化产教融合,获批省级产业学院1个以上,新增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0项以上。推进“墩望”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加大16个学科竞赛工作坊建设力度,新增“互联网+”“挑战杯”等国家级奖3项以上,获大学生学科竞赛国家级奖励300项以上,确保学校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学会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名保持在200名以内,承办国家级或省级层面学科竞赛学术会议或论坛1次以上。六是扎实做好招生就业和创业工作。优化招生计划投放及专业组设置方案,普通本科招生规模新增80人以上;新增省级及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00项以上,其中国家级25项以上。进一步开展“访企拓岗”行动,走访优质用人单位150家以上,力争组织开展招聘会、宣讲会400场以上,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覆盖率达100%,2024届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保持省属本科高校前列。
全面打造高质量研究生教育。一是优化学位点布局。积极做好学位点申报工作,获批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以上,持续做好食品科学与工程等8个学位授权点周期性合格评估工作。二是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进一步完善产教融合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科教融汇的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产学研结合培养机制,做好研究生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的遴选工作。三是做好培养全过程质量监控。加强学位论文过程和学位授予管理,完善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和学术不端行为处置机制,新增博士生导师3人以上,与外单位联合培养博士生10人以上。获批省级研究生一流课程、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各1门以上、省级专业学位教学案例2个以上、省级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2个;研究生发表高水平论文120篇以上,获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国家级奖项15项以上,获批授权发明专利17项以上,在国际会议作报告20人次以上。四是完善招生就业管理体系。稳步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力争招生规模新增50人以上。高质量做好研究生招生宣传、初试自命题、资格审查、复试、录取、就业等工作。
高质量完善开放办学布局。一是拓宽国际化办学道路。积极申报中澳、中美合作办学机构,推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取得实质性进展。积极拓宽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支持学生参加海外学习和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二是拓展国际交流合作空间。持续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稳步扩大国际学生规模,新增国际学生60人,打造“留学轻工大”品牌。定期开展国际学术讲座,承办国家级、省级等国际学术会议或论坛6次以上,教师国际会议作报告80人次以上。三是积极稳妥做好继续教育工作。严格规范继续教育发展,积极有序推动教育培训,更好满足行业和地方人才发展需求。
2.高质量推动学科建设攻坚
一是构筑学科高峰。紧盯申博成功目标,举全校之力做好申博各项工作。围绕“申博攻坚”行动计划和一流学科建设目标任务,大力实施高峰学科攀登计划,深入落实学科特区政策,推动大学者大平台大成果重点指标取得新突破,确保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2024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二是打造学科高原。落实学科群“十四五”建设规划和年度目标任务,强化学科群各主干学科、支撑学科优势特色,形成学科高原,发挥学科群的协同优势和综合效益。三是培育新的学科支点。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通过实施学科领域拓展计划,培育学科新增长点,利用人工智能推动传统优势特色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对接,4个以上学科上榜软科最好学科排名。四是全面推动学科提质进位。加强学科发展水平监测,抓好学科团队建设与考核,全面推进一级学科排名提质进位。实施ESI学科建设质量提升工程,推动“农业科学”“临床医学”“工程学”“化学”等学科领域ESI学科表现值稳步提升,力争新增1-2个学科领域突破ESI全球排名前1%,力争1个ESI学科突破全球排名前3‰。
3.高质量推动有组织科研强基
一是紧跟战略需求争取大项目。坚持“四个面向”,强化有组织的科研,系统整合创新资源,加强对省级及以上政府科技奖等奖项培育申报和指导服务,确保获评2024年省级科技进步奖6项以上;新增省级及以上科研团队2个,认真组织做好国家自科基金、社科基金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申报跟踪工作,获批基金项目38项以上、省部级及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50项以上,发表高水平论文600篇以上,科研进账总经费2亿元以上。二是围绕关键领域建设大平台。强化科研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国家级—省部级—校级”多层级科研平台体系,实质性启动国家级平台培育工作,获批省级及以上平台2个以上。依托学校优势学科,探索与行业协会、地方、企业成立联合创新中心,实质性培育建设国家级与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力争建成优势方向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三是完善科研机制开展社会服务。强化重点领域攻坚,建立健全符合科研规律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加强与高水平科研院所、行业龙头企业等合作,签约国际合作科技项目2项,推动国际化科研合作取得进展。承办省级及以上层面学术会议、论坛5次以上,教师在国内学术会议作大会主旨报告40人次以上。畅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机制,科技成果转化100项以上,成果转化经费4000万以上。实施智库发展提质计划,提供省级及以上决策咨询服务2项以上,打造轻工大智库品牌。
4.高质量开展人才强校提质
持续加大人才引育工作力度。一是聚力打造高水平人才队伍。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意识,引进高水平博士教师50人。持续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全职引育“杰青”“长江学者”“四青”人才等高端人才3人以上。二是着力构建“常青学者”人才体系。积极遴选推荐优秀中青年后备人才申报各级各类人才项目,开展首届“常青学者计划”中青年人才中期考核,全面评估人才培养现状,开展针对性跟踪培养。三是不断加强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扎实开展新进教师培训、全员教师培训和ISW国际认证培训等特色培训项目,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支持和鼓励中青年骨干教师出国(境)访学、攻读博士学位、拓展工程实践能力和参加学术交流及外语培训等,不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
(三)高质量实施改革赋能行动
高质量落实深化改革任务。一是深化内部治理体系改革。全面落实学校2024年深化改革重点任务清单,推进重点改革项目落实落地。认真对照省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办法,完善学校中层单位主体责任考核体系,制定落实2024年度主体责任书。二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快推进职称评定和人才评价改革,出台《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重点人才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绿色通道实施办法》等相关文件为人才发展减负松绑,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不断深化教师聘期考核和薪酬改革,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三是深化资源配置改革。深化国际合作和继续教育办学管理体制改革和运行机制创新,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进一步优化财务、资产、招投标、审计等内部管理制度,按要求做好审计整改,加速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与绩效考核等管理制度落地落实,完善优化后勤、资产、网络、校医院、图书馆等部门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高质量推进依法治校。根据“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要求,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充分发挥学术组织优势,加强校院两级学术组织在参与重大学术事项论证、决策和执行中的作用。大力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开展好“宪法宣传周”等活动。编印完成《武汉轻工大学规章制度汇编(2024)》,形成“按章办事、行有所规”的刚性约束。不断健全学校法律风险防控体系,修订完善学校各类合同示范文本,妥善处理学校各类法律事务,维护学校合法权益。加强粮食安全保障法宣传教育活动,加强保密管理,高质量做好信访、信息公开和督查督办工作,保障师生监督权利。
(四)高质量开展“美好轻工大”缔造行动
高质量推进校园基本建设。加快推进临空校区建设,完成一期900亩左右土地办证,启动一期工程建设施工。统筹推进金银湖校区各项建设项目,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技术创新示范中心工程完成主体结构封顶,按步骤推进金银湖校区中心配电房项目电力工程建设,13号学生公寓项目力争获得省发改委立项批复。大力发展数字教育,推进智慧校园二期建设,规划智慧人事、科研等系统建设和智慧教务、学工等系统升级,整合优化并拓展学校智慧教育教学平台应用功能,持续增加校园线上服务流程数量,构建数字资源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档案电子化、信息化、数字化水平,优化数字图书馆和文献资源共享平台功能,开展特色馆藏数据库建设与开发。进一步提升学报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武汉轻工大学学报》认可度和影响力。
高质量营造校园文化。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六好标准”,认真组织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加强粮油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积极争创全国文明校园;继续做好有组织的宣传,坚持以文化人,讲好轻工大故事,加大典型选树培育力度,广泛宣传身边的师生典型、校友典型,在省级及以上媒体对外宣传报道550篇(次)以上。深入实施“一院一品”,扎实推进“书香轻工大”建设,广泛开展学生阅读活动,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建好用好省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全方位、多维度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营造“健康第一”“参军光荣”的校园氛围,体育健康测试合格率大于95%,持续提升师生精神面貌。
高质量增进民生福祉。以“十大民生项目”为抓手,最大程度上满足师生对美好校园的向往。一是提高校园风险防控能力。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强化校园“七防工程”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加强食品安全、消防安全、实验室安全和传染病防控,完善校园周边治安体系和校园网络安全管理体系。二是提升资源筹措、配置、保障能力。进一步拓展校友支持、参与母校建设的方式渠道,强化校友会、教育基金会建设,广泛争取社会资源,吸纳社会捐赠2000万元以上。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大额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资产管理水平。理顺资产经营管理体制,加强资产管理,优化资产配置,适时成立学校资产管理公司。加强与附属医院对接合作,提高医疗服务保障能力。稳步提高教职工薪酬待遇,常态化开展“送温暖”行动,加大对困难师生的帮扶和离退休教职工的关心关爱。三是强化后勤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后勤服务保障水平,健全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体系,着力提升餐饮服务质量,打造“吃在轻工大”饮食文化品牌,切实为师生提供高品质饮食和高品位环境,着力营造美好轻工大“舌尖上的幸福”。
各位代表,同志们!千帆竞发,奋斗者才能开拓;百舸争流,破浪者才能远航!唯有只争朝夕,才能不负韶华,让我们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顽强的毅力,乘风破浪、扬帆远航,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答好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之问,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内高水平大学,在服务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中,奋力谱写建设特色鲜明国内高水平大学新篇章!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