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了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目标。2023年学校招聘平台新增引入用人单位1500余家,总数超过10000家,岗位供应达20余万个;获批湖北省高校职业生涯咨询特色工作室,获批教育部第二批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15项,获批2023年湖北省优秀生涯咨询案例2个、高校生涯教育典型案例1个,创新“双选”方式之“就业集市”等受到《中国教育报》《湖北日报》《人民网》《微言教育》等新闻媒体关注报道。相关举措如下:
一、突出足质足量,拓宽岗位供给
持续开展“我为学生找岗位”活动,开展校企校地合作,挂牌成立“人才工作站”,通过组织实施“访企拓岗促就业”行动,先后与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盛隆电气集团、金山软件等重点企业沟通对接,切实提高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比例。校院两级年度走访企业200余家,建立“就业实习实践基地”80余个。不断创新“双选”方式方法,开展“校园招聘周、招聘月”等多项促就业专项行动,先后探索了定制“小而精 专而优”招聘会、到兄弟高校“扩岗”、将专场招聘会开在学生宿舍楼下等创新举措,举办校园宣讲会500余场,线上或线下综合招聘会82场,“就业信息网”新增入驻用人单位1500家,平台入驻总单位数突破10000家,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20余万个。
二、坚持靶向施策,精准就业帮扶
对毕业生开展“三级”帮扶包保,校领导包保联系学院,学院班子成员包保班级,辅导员、班主任、专任教师、研究生导师包保未就业毕业生。2023届困难毕业生帮扶率100%,帮扶成功率达93.19%;为家庭经济困难、残疾等重点毕业生申请发放求职补贴1000余人次,共计160余万元。学校注重持续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帮扶工作,截至11月底,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达90.75%,协议和合同就业率60.46%,升学率19.03%,灵活就业率10.92%,创业率0.34%;毕业生留鄂就业率61.30%。
三、聚焦就业育人,强化就业指导
坚持把就业教育和就业引导作为“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将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课程纳入通识教育类必修课;选派就业工作人员外派学习交流10余人次;组建运行校院两级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咨询工作室,校级“笃行”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咨询工作室获批湖北省高校职业生涯咨询特色工作室,获批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15项、湖北省优秀生涯咨询案例2个、高校生涯教育典型案例1个。
四、立足实用实效,提升服务质量
推动实施“就业服务不打烊”工程,平均每月不少于3场综合招聘会,每周不少于10场宣讲会,每天不少于20条精选招聘信息推送,形成了每天有宣讲会、每周有就业集市、每月有中大型招聘会的就业工作模式;组建校园招聘对接服务QQ群,入群企业900余家,毕业生就业信息发布群,入群毕业生4000余人,审核发布各类招聘信息10000余条;入驻金银湖师生事务服务大厅,进一步优化就业协议网签、就业手续办理等工作流程;为毕业生网上求职面试搭建5个网络面试间(其中积学楼新增2个),年度预约使用300余人次。部门所提供的“有温度”的就业服务受到师生好评,收到良好效果,被《中国教育报》《湖北日报》等多家媒体关注报道。
五、夯实数据基础,确保真实准确
学校严格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及时做好就业数据统计上报工作,年度报送60余次,处理就业信息200余万条;严格执行就业工作“四不准”规定,组织参与教育部、省级及校级、院级、班级五级就业数据统计核查工作,通过多种途径查验毕业生就业状况近万人次,确保就业统计数据真实准确,被省毕办列为“免入校复查高校”;做好就业相关数据分析研究,编制发布《武汉轻工大学2023年度本科生就业质量报告》。
六、秉承创新精神,展示青春风采
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不断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全国一等奖和三等奖,在湖北省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特等奖2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3项,捧得“优胜杯”。在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湖北省复赛中获1金4银3铜。在“创客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全国一等奖、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获国赛三等奖。在“正大杯”2023年大学生就业创业实战大赛全国总决赛实战营销赛道获金奖、健康养殖赛道获正大中国区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在2023年“创青春”湖北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中获(乡村振兴专项)省赛铜奖。在第六届湖北省“我梦见-楚天创客”大赛中获铜奖5项。4名学子获评湖北省第九届“长江学子”创新创业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