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轻工大学与英国蒂赛德大学合作举办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教育项目2019年度报告

来源: 作者: 发表日期:2020-06-16 阅读次数:

武汉轻工大学与英国蒂赛德大学合作举办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教育项目2019年度报告

一、办学基本情况

1、办学单位基本情况

武汉轻工大学创建于1951年,是全国最早培养粮食行业专门人才的学校。通过60多年的办学实践,现已形成以轻工食品类学科为特色,农产品加工与转化领域相关学科优势明显,以工科为主干,工、管、理、文、经、农、艺、法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高度重视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英国、德国、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十几个国家的2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了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借鉴国外大学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广泛吸引国外高水平专家来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引进海外高端人才和学术团队来校工作,逐步提升学校高等教育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努力建成国内知名、特色鲜明、部分学科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多科性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武汉轻工大学教学与科研力量最强、取得科研成果最多的学科和专业。拥有大宗粮油精深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粮食局粮油资源综合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产品加工与转化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等13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拥有国家、湖北省资源共享实习实训基地各2个,及湖北省粮油食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本项目专业所在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近5年主持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类项目180项,总经费超过亿元。在服务社会和行业中成就突出,多次被评为“湖北省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湖北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优秀组织单位”。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国家特色专业、湖北省品牌专业。支撑专业的食品学科与工程一级学科为湖北省重点学科中的优势学科、省级一流学科、省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食品科学与安全”核心学科;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二级学科为湖北省高校有突出成就的创新学科以及湖北省博士学位点立项建设学科。学科平台及实验室仪器设备累计达五千余万元。食品科学与工程教研室为湖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教师团队为湖北省优秀教学团队,共74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33人、高级实验师5人、博士62人。2019年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得了由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颁发的证书。

英国蒂赛德大学是一所由英国政府举办的国立高等学校,具有80多年的办学历史,以教学质量著称,是极少数赢得英国国家教育奖章全部6个奖项中5个的英国大学之一,这些奖项用于奖励教学质量一流的大学。在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方面与武汉轻工大学有着许多共同的研究领域,这些专业和学科优势是两校开展合作的重要基础和条件。该项目结合两校优势,制定并形成有效管理运行机制,办学经费充足、条件完善,办学水平不断提高,项目运行规范、稳定。

2依法办学及办学规范性情况

学校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并在政策和教学资源上积极支持本项目健康有序发展,制定了《武汉轻工大学关于中外合作办学管理办法》、《武汉轻工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师外语教学奖励办法》、《武汉轻工大学中外合作项目外语强化培训管理办法》、《武汉轻工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通过雅思、德福考试奖励办法》、《武汉轻工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出国管理办法》等。在项目运行过程中,严格执行本项目协议,规范办学,做到了无任何违规招生,无任何虚假宣传,无任何违规收费,按照项目人才培养方案组织教学,力争做到项目运行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

3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利用情况

学校高度重视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利用,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制定《食品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中外合作项目)》。

(1)引进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

在开设必要的国情课和我方优势课程的基础上,全面引进外方20门课程(包含实践课),并进行整合成为18门课程(包含实践课),与中方课程有机融合,形成项目人才培养方案。其中13门为专业核心课程,每年由外方安排专业教师前来我校授课。引进课程全部采用外方课程教学大纲、教材、教辅数据(包括注册国外专业学习网站、引进课件和专业词汇汇编等)、考试方式和试卷。

(2)引进师资

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英方教师承担。2019年英方先后派遣7名专业教师前来我校,完成13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授课任务。

(3)引进教学方法(包括引进网络资源)

引进小班上课和案例分析、分组讨论、个人陈述、网络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中方教师全程参与外教教学过程,共同组织教学,有效促进了中外教师进行教学经验交流,实现合作双方优势互补。对每一个学生开放外方课程网络学习资源,建立了中英双方远程视频交流平台,实现双方师生共同在线交流、学习。

(4)引进实验教学

依托我校“湖北省高等教育粮油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平台、以及中粮集团、福娃2个国家级和省级资源共享实习实训基地,开展实验和实践教学。并按照引进英方课程实验教学理念及实验教学要求,每年投入专项经费进行实验室改造和仪器设备更新,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发挥我校实验实践教学强的优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办学成果情况

通过全面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并与我校食品专业优势互补,本项目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效益等办学成果显著。

发挥双方优势,全面引进专业课程并融合人才培养方案,引进蒂赛德大学师资、教材和教学方法,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并依托粮油行业背景,先后与中粮集团、福娃、益海嘉里等知名粮油食品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中粮集团、福娃国家级和省级资源共享实习实训基地等为代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和就业基地。每年开展专场招聘会50多场,近100家用人单位长期到我校选聘人才。培养的学生被行业誉为“能吃苦、能干事、能创业”的人才,对本项目培养的“专业技能+国际化”的人才受到企业欢迎。

截至2019年12月,赴蒂赛德大学完成本科学习的学生约150人均顺利毕业,并全部获得学位,其中,一等学位20余人。80%以上的学生申请到硕士研究生学习机会,并赴英国乃至世界知名学府继续深造。在国内完成学业的学生中,40%学生考上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

从目前毕业生的状况来看,本项目不仅培养了一批优秀学生,而且为他们职业生涯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及家长对学校的培养模式和培养质量非常满意。

二、学生培养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食品工业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拥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系统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国际化语言及具有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具有国际视野,能在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及与食品科学与工程有关的食品领域的高等院校、相关科研机构、进出口、卫生监督、安全管理等部门从事食品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质量控制、经营管理、检验检疫、产品开发、教育教学等方面工作,从事食品的生产技术及管理、质量控制、工程设计等工作的创新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2、培养方案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采取4年标准学制,弹性学制3-6年。毕业学分要求:修满157学分。其中:公共课44学分、专业基础课41.5学分、专业课43.5学分、实践性教学环节28学分。

必须完成食品科学与化学、细胞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食品科学与营养、食品健康检测、食品加工工程等主要课程的学习。

全面融合了英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所有课程,教学计划、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符合英国的教学标准和学术要求,同时符合我国教育部食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标准的要求,满足中国高等学历教育和外国学历学位教育的学术要求。学生可以采取4年国内学习,可获得中国高等学历教育毕业证书或工学学位证书;学生如果达到出国学习要求,也可以采取部分课程赴合作大学学习的模式,可同时获得中国高等学历教育和外国教育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3、培养效果

2019年共有9名学生在英方完成本科学业,获得中英双方学校本科文凭。9名学生全部获得英国学士毕业生二等及以上学位,其中1人获一等学位,9人到海外继续深造。76人在国内毕业,27人考上研究生,49人就业。


三、师资建设

1、师资评聘

(1)建立师资评聘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师评聘及管理,促进教师队伍的稳定健康发展,学校结合中外合作项目的实际情况,在严格执行《武汉轻工大学教学工作规范》、《武汉轻工大学教师聘期岗位职责及任务》等教师评聘管理有关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符合法规要求的中外双方师资评聘标准、评聘制度以及考核、培训等规章制度建设。出台《武汉轻工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管理办法》(轻工大行发〔2014〕8号)以及《武汉轻工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外语教师教学奖励办法》,其中,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内教师聘任、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督导制度、教师教学改革及科研奖励等均作出明确规定。

(2)师资评聘工作执行情况

目前,本项目内承担教学任务的中方教师均是按照国家和地方高校教师录用政策和标准评聘的事业单位教师,且均是选派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均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和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同时,配备的辅导员也均具有良好外语及专业背景或有留学经历,且均具有硕士学历。

总体来说,我校中外合作办学师资队伍整体学历结构、教学经验、实践经验,以及外籍教师比例符合中外合作办学要求。

2.师资状况

(1)人员资质

本项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任课教师均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和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外籍教师由英国蒂赛德大学选派,并由我校相关部门负责资质审核工作。来我校任教的英国教师均具有相应的资质证书,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丰富。

(2)队伍结构

英方教师都是在食品科学与工程方面专业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均为教学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教师团队为湖北省优秀教学团队,共74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33人、高级实验师5人、博士62人。

(3)外方教师选派情况

根据中外合作双方协议规定:外方大学每年针对每届学生每学期派遣1-2名专业课程教师到我校任教,每名教师教授1-2门专业课程,每次任课前双方将按照英方大学教师的实际情况,商定具体时间和授课期限;确保项目内前7个学期均有外方教师授课。

与此同时,外方每年至少派遣两至三名相关专业学院的院长、教授或是国际部负责人来我校就合作项目情况进行讨论和开办学术讲座,交流本专业最新国际动态,并对学生就项目学习模式和方法进行具体指导。

3.师资培训

(1)建立教师培训制度

学校高度重视教师培训制度建设,制定了《武汉轻工大学关于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武汉轻工大学中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拓展计划实施办法》、《武汉轻工大学中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拓展计划经费资助办法》。学校每年选拔一批教师到国内外知名大学及大型企业进修培训。

(2)教师培训情况

在项目的运行过程中,学校始终高度重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师资队伍建设,在《武汉轻工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管理办法》(轻工大行发〔2014〕8号)中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内教师培训交流等均作出明确规定,并于每年严格按照国家及省、校有关规定制定完善的师资培训计划及相应的保障实施措施。

目前,我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师资培训已形成“国内培训+海外培训”的双重强化培训模式,在大力引进国外优质资源的同时,逐步分类分层次培训中方外语教师和专业课教师,提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整体师资力量及教学水平。学校先后针对项目教师开展专业教师PGCE课程培训、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培训、英语教学强化培训、海外高等教育培训、合作授课培训、中外合作办学工作专项培训、专业教师外语培训、辅导员培训等,受训项目教师人数共计达到50余人。学校还成立了教师培训中心,不仅对新进教师,并聘请校内外教学名师、及台湾知名教授,来我校交流教学方法。


四、教学组织

严格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组织教学。专业核心课程由外方教师担任,其他任课教师按学校规定聘任。学校专门建立督导制,按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严格监控教学过程。

1、教学计划

修订后的教学计划中课程体系设置满足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符合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规律,按照“先基础,后专业”的教育过程编制教学计划的同时,合理均匀分配引进外方优质教学资源。

(1)引进外方课程情况

将外方人才培养方案中20门课程全部引进(包含实践课),涵盖专业课、实践性教学环节及实践性活动,并有机融入本项目的课程体系中,设置成16门引进课程和2个引进实践环节。在引进的16门课程,有13门是有外方教师担任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教学计划中,每年安排外方引进课程2-5门不等。引进课程的同时,全面引进外方课程教学大纲、教材、教辅数据、考试方式和试卷。

(2)开设国情课程情况

充分重视国情课程、开设专题讲座、专题报告及其实践活动等。根据项目培养目标要求,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5门国情教育课程;加大开展项目专题讲座及专题报告的力度。截止2019年12月,中外双方已联合开展20次项目学习专题讲座。开展人文和科技讲座13次,并利用武汉轻工大学食品学科优势,请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楚天学者开设“楚天学者讲坛”报告6次。结合国情课程,在教学计划内设置了专业学习以外的实践活动,包括社会实践、劳动实践和思想品德行为实践(志愿者活动)。

(3)教学计划执行情况

在教学计划执行过程中,根据学校相关规定,在每门课开课前一学期聘任上课教师,并填写教师聘任表,被聘任教师签字确认,并为学生和教材科提供所使用教材信息。任课教师根据课程大纲要求,在开课之前依据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并填写《授课计划》及《教学情况登记表》,经教研室讨论通过后,由教研室主任及学院分管教学院长签字审核并报教务处审核后方可执行。

教学计划下达后,严格遵照执行,不得随意更改和调换。如有特殊原因需调整教学计划的,必须经过专业所在院系研究审核后,填写《本科教学计划变更申请表》,并报学校教务处同意后方可调整。

每学期学校教务处都指派一名固定教学督导专家对项目每门课程进行不定期检查、抽查,并举行学生评教座谈会和网上评教,对教学计划执行情况和教师授课情况进行监控,以确保教学计划严格执行。

2、教学大纲及教材

(1)修订大纲

重新按修订后的人才培养方案(2018版)修订课程大纲,并统一编写格式。引进课程的教学大纲为外方制定;我校开设课程教学大纲由我校制定。

(2)选用高质量教材并加大引进国际先进教材的力度

根据《武汉轻工大学教材选用管理办法》要求,尽量选用国家规划教材,或国际优秀教材,或行业公认的国际教材,并要求尽量使用近3年出版的教材。

(3)教材选用的整体水平和使用效果

本项目选用的国外、国内教材为国际权威、行业认可、或国家规划教材,整体水平较高,完全满足教学需要,效果良好。

3、教学方式

(1)引进外方优质教学方式,更加适应食品专业的学习特点

项目专业教学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每门课程都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并在开课之前,将课件PPT、参考数据、专业词汇打印汇编成册,发给学生,供预习、上课和复习使用。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结合工程实例,开展案例教学和分组讨论的教学方式。

在外方教学时,每门课程均配备一名中方教师协助教学,中方教师在学习外方教师的教学方法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水平和专业水平。

由于教学方式合理、有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承担项目教学的教师在学生网上评教中,教学效果优良率达到100%。

通过双方互访交流,建立远程视频交流平台,双方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视频进行沟通交流。

(2)加强教学语言与培养层次相适应性

对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语言类课程的授课中,加强了外籍教师师资力量,采用全英文授课,强化项目学生对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差别,在外语教学中还采用了分级教学,并鼓励学生参加海外研学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外语运用能力。

国情课程及通识课程由我校教师承担,采用中文授课。中方担任的部分专业课引进外方教材,由我校教师采用双语教学。引进的专业核心课程,由外籍教师全英文授课,并由我校专业教师协助辅导,保证了教学效果。教学方式及教学语言的合理运用,取得良好的效果,受到学生的好评。

4、教学文件及教学档案

(1)完整性情况

项目所在学院根据学校教学管理要求,负责教学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原始材料完整、齐备。

(2)规范性情况

严格执行《武汉轻工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档案管理办法》,确保实现教学档案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教学档案保存于项目所在学院,分类存放,保存完好,存盘规范,查阅方便。

五、项目管理

1、设立机构

项目双方组建联合管理委员会并建立年度互访制度,出台《武汉轻工大学关于中外合作办学管理办法》等系列管理办法,形成有效协作管理机制,对培养方案、教学运行、办学条件、师资配备及培训、质量保障、留学办理等进行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管理,双方专职管理共9人。双方工作人员每年多次在北京、武汉或英国蒂赛德大学等地举行项目管理会议。每年,英方校长、管理人员及教授多次来校宣讲项目、学术交流、授课,以及与师生座谈并解答学习和出国事宜等问题。

2、服务学生

项目运行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与学生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按照国家及学校有关规定,为学生配备专职辅导员和专业导师等,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服务体系,通过思想教育、专业学习指导、座谈走访、语言培训、就业创业指导、出国咨询和心理咨询等形式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项目学生组织开展各类语言竞赛及文化活动、资助学生国外研学培训等;设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外语专项奖励金,对项目内学生外语学习进行奖励,每年获奖人数超过60余人次。为学生免费提供各种相关学习及服务指导材料等,学生中还有党支部、分团委、学生会及各种社团,从各方面建立多层次沟通平台和渠道。

3、信息公开

为保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信息公开透明,自觉接受社会、家长和学生的监督,学校利用校园网专门设置中外合作项目专栏,公开本项目的办学基本情况(包括办学层次和类别、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招生及收费标准)、政策法规(《高等教育法》《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等)、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相关信息,建立了与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湖北省中外合作办学信息平台等网站的链接,方便学生随时查阅信息,还设立学生留言系统,以供师生交流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咨询。


六、财务管理状况

本项目财务管理严格依照国家及武汉轻工大学等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统一收费、管理和核算。2019年,学校收取中英食品合作办学项目费用人民币927.56万元,其中,学费人民币874.62万元,住宿费人民币52.94万元。项目发生支出人民币833.11万元,资金使用范围主要包括,中方教师及管理人员薪酬595.87万元、专项教师培训费24万元、外方教师薪酬及相关费用24万元、图书资料购置费5万元、学生注册费53.84万元、学生专项奖励经费24万元、中外合作教学科研专项经费16万元、学生活动费5.9万元、招生宣传经费2.5万元和教学实验设备购置费82万元等。

2019年,本项目收入大于支出费用94.45万元,结余经费转入学校统筹,用以弥补尚未分摊计入成本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共同投入购置的实验设备费等。


七、教学质量监控

建立校院领导两级及督导员听课制度、学生信息员反馈制度、期中教学检查制度、毕业论文(设计)检查制度、学生评教制度、教师自查及互听互评制度等,规范、监督各教学环节。以听课、问卷调查、学生座谈和网上评教、同行评议等形式,量化评价教学质量,并纳入教师年终考评。2019年度本项目课堂教学优良率100%,受奖教师18余人次。

1、建立教学质量监督机制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校建立并逐步完善形成了一套“以教管学良性互动为先导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有力地保证了我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该体系主要由教学管理系统、教学监督系统、教学质量评估系统三大部分组成。

教学管理系统通过《武汉轻工大学关于强化教学中心地位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武汉轻工大学关于加强本科专业建设的意见》、《武汉轻工大学关于制订2018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武汉轻工大学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办法》等法规性文件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校、院(系)、室三级管理体制及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等制定了相应的目标管理、过程管理依据,规范教学过程。

教学监督体系主要通过校、院(系)领导听课制度,校、院(系)教学督导员制度、学生信息员制度、期中教学检查制度、毕业论文(设计)检查制度、学生评教制度、教师自查及互听互评等制度,来规范、监督各教学环节、过程的实施,保障教学活动高效有序进行。

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主要依据《武汉轻工大学教学奖励实施办法》、《武汉轻工大学院系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武汉轻工大学教师课程教学质量奖评选办法》等文件,建立、健全了一套比较科学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通过专家听课、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会、学生网上评教、同行评议、专家评价等形式,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课堂教学质量等进行全面的定性、量化评价,其评价结果纳入教师年终分配,有力促进了全体教师增强师德、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

2、监督机制执行情况

中外合作双方共同组建“武汉轻工大学与英国蒂赛德大学合作举办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联合管理委员会”,委员会主任由我校领导担任,对整个中英合作办学项目的全面教学活动起领导和监督作用。武汉轻工大学中外合作办学工作领导小组、中外合作办学工作办公室及英国蒂赛德大学驻北京办公室对中外合作项目实行联合管理,负责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培养方案、教学运行、办学条件、师资配备及培训、质量保障等进行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

教务处建立了教学督导员制度,教务处针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学指定专人对项目的所有教学课堂进行听课、检查,建立了严格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任课教师授课情况进行定期督导,对教学质量定期进行检查评估。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制定辅导员听课制度、学生出勤及学习状况定期公示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及时反映学生学习全过程,了解教学状况,并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学校还专门制定了一系列教师教学奖励办法,并设立教学研究专项经费,奖励教学质量优异的教师,并鼓励教师结合国际合作项目学生的实际,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本项目2019年度听课次数超过100次,课堂教学优良率达100%,受奖励教师15余人次。

3、毕业成果质量鉴定

按照武汉轻工大学对毕业论文(设计)开展和质量监督的有关要求及奖励办法进行此项工作。

(1)质量标准

对在国内完成学业的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执行《武汉轻工大学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条例》、《武汉轻工大学本科生优秀论文(设计)评选和奖励办法》、《武汉轻工大学教学检查的有关规定》、《武汉轻工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武汉轻工大学本科生论文(设计)优秀指导老师评选和奖励办法》的规定和要求。

在国外完成学业的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按照蒂赛德大学要求完成。

(2)成果质量

根据《武汉轻工大学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条例》相关要求,从选题、指导老师遴选、学生的要求、评阅老师的要求、组织管理、质量监控与检查、答辩和成绩评定、工作总结、数据归档以及经费使用等方面严格执行。


八、社会评价

本项目充分引进并利用国外优质资源,且依托粮油行业背景特色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社会对我校的合作办学给予了高度评价。我校中外合作项目招收的历届学生中,有不少高考高分学生慕名来校就读此项目。同时,本项目毕业生保持了我校学生“能吃苦、能干事、能创业”特点,且“粮油专业特色+国际化”的特色,在市场经济日益国际化的今天,受到行业企业的青睐。


九、办学特色
(1)优势结合、中外融合,实现“粮油专业特色+国际化”人才培养。

(2)建设了一支“双语”+“双师”的师资队伍。

(3)建立了有效、运行稳定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管理运行机制。

武汉轻工大学

二○二〇年四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