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工作要点

来源: 作者: 发表日期:2020-04-09 阅读次数:

武汉轻工大学2020年工作要点

2020年是国家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收官之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和“十四五”规划启动编制之年,也是学校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奋进之年。今年学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把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的重要论述尤其是高等教育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细落小落实。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以加快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业绩导向,统筹兼顾,坚持疫情防控和学校改革发展“两手抓、两不误”,全力完成“十三五”各项目标任务,切实做好“十四五”谋篇布局;解放思想,着力推进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四大改革”,激发教职工干事创业和学校事业发展活力;突出重点,持续推进以“一流学科建设与申博工程”为引领的“五大工程”建设,补齐人才队伍、办学资源、治理能力等短板,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学科建设提质进位,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强化干部作风和能力建设,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提供坚强保证。

一、统筹疫情防控与学校改革发展,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1.着力推进防控体系建设。一是建立健全疫情防控领导组织体系。健全校、院两级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学院)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成员由领导班子、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学校(学院)主要负责人为疫情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相关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建立“学校、学院(部门)、年级、班级”四级防控网络,明确校区负责人,实行网格化管理。二是完善疫情防控管理制度体系。科学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防控应急处置预案,完善师生员工体温自测报告、疫情报告、日常健康管理、因病缺勤缺课登记追踪、消毒通风等制度体系,严格校园管控,做到防控工作全覆盖、无遗漏。三是建立健全疫情防控管理责任体系。校内各单位要坚持关口前移,明确责任分工,细化任务清单,切实把学校各项疫情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加强对疫情防控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四是建立健全疫情防控管理服务与保障体系。加强思想引导、心理疏导,使广大教职员工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做好校园环境消杀、防控工作资金与物资保障,完善医疗支持与应急隔离措施。建立排查机制,建设集中医学观察区,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分类集中隔离,确保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统筹做好疫情防控与学校各项工作。坚持“停课不停学”,依托各级各类在线课程平台,积极开展线上授课和线上学习等在线教学活动。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等手段,加强线上服务,采取视频会议、网络办公等方式,保障学校各项工作正常运转。完善各类网络在线系统的运行维护,保障线上教学和办公使用需求。抓好开学前、开学后和应急处置等各环节的工作方案,妥善安排新学期返校开学,建立防控工作常态机制,推动学校各项工作顺利落实。

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为改革和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3.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出台学校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决策机制,提高党委领导力和行政执行力,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形成集中统一、科学高效的决策机制、快速有力的执行机制和权责一致的监督检查机制,坚决落实中央、省委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迅速推进学校党委各项部署全面落实。

4.扎实推进理论武装。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党的建设、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将精神内容列入各类干部教师培训的必修课,把个人自学与集体研讨结合起来,把学习理论与钻研业务贯通起来,切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心走实。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推进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二是精心组织好校院两级党委中心组学习,从严从实抓好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鼓励哲学社会科学教师、党政管理干部和辅导员积极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三是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对课堂、讲座论坛、“三微两端”等阵地的建设与管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定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情况,不断提高舆情监测水平、响应速度和处置能力,妥善高效处置各类网络舆情事件,切实维护学校意识形态领域安全。

5.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一是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力建设。加强二级单位党组织和中层领导班子建设,坚持和完善院(部)党组织会议、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规范院(部)议事程序。深化基层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深入实施基层党建“双创”工作,培育创建一批“党建工作标杆院(部)”和“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完成二级党组织、党支部换届工作,继续开展两级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二是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完善选人用人机制,统筹谋划干部队伍梯队建设,注重多岗位锻炼干部,加快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加大组织管理干部培训和考察交流的力度,举办中层干部专题培训、党支部书记培训和党员教育培训等,打造管理干部培养平台。加强干部日常管理监督,建立健全管理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三是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健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机制,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基本制度;完善党员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做好党员慰问。四是继续扎实深入做好云梦、孝昌各项脱贫工作,确保今年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6.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完善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严格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履行“一岗双责”,推动管党治党责任层层压实、压力层层传导,为学校发展提供坚强的纪律和作风保障。完善学校纪检监察工作双重领导机制,坚定不移支持学校纪委依规依纪依法监督执纪问责,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加强政治监督,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加强日常监督,把纪律和监督挺在前面,形成监督与接受监督的良好习惯。加强对“关键少数”的严格监督,聚焦“一把手”和关键岗位,管控“微权力”,杜绝“微腐败”,做到监督抓重点、全覆盖、无死角。高度重视查信办案工作,坚决查处各种违纪违规问题,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大执纪问责力度,切实发挥震慑作用。开展新一轮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离任审计工作,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健全内部监督机制,规范经济责任行为。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重点查处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问题,紧盯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深挖细查“四风”隐形变异等问题,杜绝文山会海,优化办事程序。加大明察暗访力度,公开曝光,从严问责,坚决防止“四风”反弹回潮。坚持以上率下,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氛围。

7.扎实推进“五个思政”。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始终,落实“三全”育人理念。着力加强“学生思政”建设,实施“健行·筑梦”素质提升工程,推行劳动教育“一计划四行动”,切实做到“五育”并举。着力推进“教师思政”建设,完善师德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五位一体师德建设联动机制。开展争做“四有”好教师系列主题活动,大力挖掘、宣传和表彰广大教职员工典型事迹,弘扬爱岗敬业、德高业精、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精神品格,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着力强化“课程思政”建设,以试点课程为基础,总结推广、制定课程思政规范,纳入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五位一体”的立体化同向协同育人机制。着力抓好“学科思政”建设,建好建强湖北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地,切实发挥马克思主义学科引领支撑作用,巩固思政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加强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增强学科思政的支撑厚度;鼓励学校党务干部、辅导员从事思政教学研究,打造一支由思政课专任教师、党务工作者、学生工作团队共同组成的高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着力加强“环境思政”建设,不断优化环境布局,进一步凝练校园文化,增强文化感染力,充分发挥校园环境润物无声的育人功能。

三、大力实施立德树人工程,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8.着力加强一流本科建设。深化专业内涵建设,进一步校准人才培养定位,启动专业认证不低于6个,力争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5-7个;推进课程改革创新,严格课程管理,加强规划教材建设,实施科学课程评价,消灭“水课”、取消“清考”,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实践和虚拟仿真的“金课”建设,打造一批“金课”。推进重大教学成果培育,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确保入选省级教学团队9个。启动教学成果奖申报工作,培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2项。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着力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力争在学科竞赛与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国家级奖15项。

9.扎实做好招生就业工作。深化本科生大类招生改革,强化招生政策措施,探索设立实验班、基地班、创新班,吸引优质生源,提高生源质量。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办学规模,积极实现本科生规模5500人/年。多措并举推动毕业生早就业、就好业,确保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保持在较高水平。

10.提高研究生培养能力。优化学位点布局,做好学位授权点增列、专项评估和动态调整工作,确保新增一级学科硕士点、专业学位硕士点2-5个。实施研究生高质量发展计划,做好研究生扩招工作,加大优质生源奖励,多措并举提高本校研究生报考率,招生指标重点向申博学科、高水平团队、高水平平台倾斜,完成910人招生任务。创新研究生培养体系,以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和省级研究生工作站建设为示范,建设高水平培养平台,提升研究生学术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推进跨学科的研究生协同创新基地建设,鼓励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创新探索研究;强化“导师第一责任人”意识,实施研究生导师能力提升工程。加快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完成研究生国际合作培养项目2项,实施研究生硕士、博士联合培养计划,遴选优秀研究生作为储备教师出国攻读博士学位。

11.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提高与国外大学交流项目水平,继续做好“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项目,筹备召开食品学科领域国际学术会议。拓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提高现有中外合作项目办学质量,确保通过教育部评估;大力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增加外教授课比例,推进课程体系建设国际化。进一步完善留学生管理制度,做好留学生招生工作,稳步扩大留学生规模。

12.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新机制。拓展社会办学资源,探索各类社会力量联合办学新机制,扩大成人继续教育、社会培训规模和层次,提升办学质量。以启动建校70周年校庆工作为契机,强化校友会、教育基金会的资源汇聚功能,积极利用校外资源共建教科研平台、联合办专业。

四、坚持以“申博”为引领,全面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

(一)大力推进申博与“一流学科”建设工程,着力推进学科建设提质进位

13.全力以赴做好“申博”工作。坚持“申博”引领,调整申博工作专班,细化工作项目、明确任务清单,压实责任人、列出进度表,严格考核,定期督查,冲击新一轮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按照“申博”工作进程,加强外联,苦练内功,对标对表赶超申博基本指标要求,破解补齐量化指标短板,在师生比、生均办学经费、师均科研经费等方面取得新的实质性突破。

14.扎实抓好第五轮学科评估。深刻认识“第五轮”学科评估的重大意义,充分发挥学科评估“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改”的重要功能。坚持问题导向,全面审视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与短板,科学制定并实施立足于学校长远发展的学科评估实施方案,对照指标,明确重点,强化特色,做好资源整合,确保食品科学与工程、畜牧学、工商管理等申博学科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提档升级,其中,食品科学与工程达到B以上、畜牧学达到C+、生物学达到C-、软件工程达到C-,其他学科均需完成学校既定任务。

15.落实“双一流”建设根本任务。组织开展“双一流”建设中期自评工作,切实提升特色优势学科水平。凝练学科特色,谋划“十四五”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争取立项建设2-3项。强化“学科发展水平动态监控数据平台”结果应用,出台学科提质进位奖惩政策。大力推进“农业科学ESI学科建设项目”,资助10个团队在农业科学ESI来源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实现农业科学ESI前1%的突破。

(二)坚持创新驱动,全面提高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

16.完善科研创新制度。围绕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全面梳理完善学校科技创新管理制度,改革专业技术人员科研业绩评价方式,打通教学科研评价体系。鼓励发表高质量论文,加大专利成果转化奖励力度,推进专利成果转化。优化科研组织建设,理顺学科、学院、平台运行机制,组建跨学科、跨学院科技团队。优化横向合作政策,出台教师深入产业研究院、校企合作企业挂职锻炼制度措施。以建成食品营养学科大楼为契机,通过优化组织管理、资源配置、绩效分配等方式加强进驻重点团队建设。

17.培育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成果。一是谋划重大科研项目。重点支持两个“十三五”重大专项项目,提升各类国家基金项目申报质量和成功率;重点围绕学校特色优势领域,积极谋划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十四五”重点专项,实现承担国家级重大专项3-6项的目标;组织好省级重大项目的指南建议和申报工作,争取高层次的重大项目立项2-3项。二是培育建设重大科研平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建好建强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等各类科研平台,筹备“大数据营养与健康评价”重点实验室建设。以食品营养与健康技术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为基础,积极申报培育营养与健康技术国家级平台;做好大宗粮油精深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审核评估工作,争取国家粮食技术创新中心获批。三是争取重大科技成果。加大国家科技进步奖进展跟踪服务力度,力争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2项;组织实施省级高水平科技(社科)成果奖申报工作;做好提高专利质量和培育核心高价值专利工作。

18.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加强与省内外地方政府和大型龙头企业的联系,建立高质量产学研研究院、研发基地、研发中心、创新基地等4-5家。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积极鼓励更多教师到企业开展科技服务、技术合作和联合申报科研项目。加大军民融合力度,努力开创“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工作良好局面。有效提升学报的办刊质量,进一步扩大期刊的社会影响力。

(三)扎实推进“人才工程”建设,着力提高人才对学校事业发展的支撑能力

19.建立健全人才引进与培育机制。一是坚持党管人才,加强对人才工作的指导、协调和服务。建立和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实施人才“生力军”与“王牌军”成长工程,细分人才引培工作任务,纳入目标责任考核。推进领导干部与人才联系制度,抓好重大人才项目,做好人才服务。二是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形成以学校为主导、学院为主体、学科专业为载体的人才联动机制。进一步简化人才引进工作程序,压实各级责任,建立高效透明的引进决策机制,探索“直通车”等形式,切实提高人才引进效率,全年引进专任教师不低于126人。大力加强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实行特殊人才“一人一议”“一事一议”,力争新增高端人才3-5人。三是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探索人才分类培养管理机制,建立后备青年人才库,在教科研项目、人才项目、科技奖励等方面优先推荐;搭建人才成长成才平台,以出国研修、国内访学、教学培训、攻读博士、职称评聘等为抓手,集中优势资源扶持青年人才成长。建立以业绩为重点,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建立考核淘汰分流机制,积极推动人才流动、转岗。

五、坚持深化全面改革,激发学校事业发展强大动力

20.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应对以“新工科”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产业,实施“四新驱动”本科人才提质工程,优化与调整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培养方向和培养方案;凝练专业特色,优化课程设置,提高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目标的契合度;建立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完善专业停招实施方案,暂停招生专业6-8个,论证增设与“四新”学科相适应的新专业。

21.推进人事管理制度与分配制度改革。深化岗位聘任制改革,科学设置专业技术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强化岗位聘任,实施竞聘上岗、评聘分离;严格聘期考核,精心组织好教师聘期考核和年度考核,破解“一评定终身”,形成“能上也能下”常态。启动新一轮职称评审改革,打破职称终身制,破除“五唯”羁绊,继续实施职称评审“直通车”制度,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扎实推进责任目标考核改革,进一步优化年度院部与机关目标任务考核方式方法,加大核心目标任务权重系数及关联比重,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使考核结果与年度绩效收入挂钩,试行“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的奖惩机制。多措并举推进绩效分配制度改革,按照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原则,建立科学有效、以分配为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修订绩效考核与分配方案,把绩效分配重点向勇担发展重任、破解发展难题,在申博工作、第五轮学科评估、新校区建设等重大专项任务和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中取得突出业绩的单位和个人倾斜,做到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差不一样,让广大教职工的劳动创造得到充分体现。

22.深化学科建设机制改革。突出“两个聚焦”,聚焦食品一流学科建设,积极推进学科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强化学科专业高点,培育学科专业重点,扶持学科专业增长点。围绕学科布局,统筹推进院(部)调整,明确院(部)学科建设重点,逐步实现一个院(部)建设学科1-2个、学位点2-3个、专业2-5个、学科基地体系3-5个的二级办学主体。优化学科团队建设,实施专任教师进学科工程,明确一级学科负责人和学科带头人13个,实现专任教师归属一个学科方向,加入一个学科团队。进一步会聚学科领域新方向,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大食品大营养大健康’”和“‘四新’学科”系统谋划,推动传统学科专业转型升级、特色发展,加强分类指导,聚焦食品营养与安全、生物安全与大食物安全体系建设,实现学科交叉融合和跨界整合,进一步培育新的交叉学科增长点。

23.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现代大学综合配套改革,完善职能部门、直属单位职能。落实学院(部)在办学中的主体地位,增强院(部)办学主体意识,推进学院责权利的统一,探索学院发展重点支持与项目申请关联责任制和学院资源划拨整体打包与学院绩效考核分配自主负责制。推动管理重心下移,加大“放管服”的力度,完善院(部)教学、科研管理、分配等各项制度,有效激发学院的办学活力、内生动力和发展潜力。

六、着力实施治理能力提升工程,不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4.构建完善以学校章程为统领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以学校章程为遵循,完善学校内部治理制度体系建设,持续做好校内各项规章制度的清理和新一轮“立、改、废”工作。坚持依法治校,切实增强依法治校、依法行政和依法维权意识,提高用法律手段维护学校正当权益的能力,切实提升法治校园建设成效。

25.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加强高教研究和战略谋划,广泛开展调研、汇聚智慧,科学编制“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按照“1+N”模式,统筹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领域,实现学校事业全覆盖;做好专项实施方案和各院(部)规划的编制工作;实施项目库规划体系建设,按照每个二级单位策划3个左右高水平项目规划,推动项目化运作,构建科学完善的规划管理体系。

26.完善内部治理体系。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内部治理结构,理顺内部治理体系,建立有效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完成学术委员会换届,加强学术委员会等学术机构的作用,彰显学术权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统战工作,鼓励各民主党派、统战团体立足岗位建功立业,提升参政议政水平。充分发挥教代会、学代会以及离退休同志等在民主管理、监督中的重要作用。

27.精简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按照“精简、规范、高效”的原则,重新梳理日常工作流程,精简和规范办事程序,缩短办理时限,推动办事信息公开和制度“上网”,实行“网上办”、“一次办”,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严格遵守保密纪律,切实做好信访机要工作。

28.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做到全校网络一盘棋,研究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框架体系,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资源服务体系建设、管理信息体系建设、安全和服务体系建设、信息化队伍素养提升等五大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一站式”网上办事大厅平台建设,完善行政审批服务运行机制,全面提升学校信息化服务水平。

七、积极实施办学资源建设工程,全面提升资源整合、拓展和利用能力

29.加快推进新校区建设工作进程。加快论证,优化方案,争取政府、企业各方支持,推动审批进度,启动临空校区学研产城一体化规划,使新校区建设早日进入实质性落地实施阶段。

30.加强财力保障,改善办学条件。统筹政府投入、融合发展、校区开发等资源,盘活现有资产,提升增值增收能力,实现办学经费持续稳步增长。进一步发挥教育基金会的作用,充分调动校院两级筹资主动性和积极性,广泛争取社会资源资助办学。加大预算管理力度,坚持开源节流并重,开展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加大财务专项资金统筹力度,探索实施项目资金使用绩效评价与专项资金下拨额度挂钩,切实提高学校建设发展的资金保障能力。进一步规范国有资产管理、使用、处置等工作,完善招标采购工作制度。加强基本建设,确保实现金银湖教学实验大楼、工程实训楼按照食品营养学科大楼规划年底竣工,达到入驻条件;结合学校发展建设需要,争取政府财政立项支持,启动规划建设创新创业大楼、学术交流中心等项目。

31.夯实文明和谐校园建设。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坚持以文化人、以美育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爱国主义与爱校教育,唱响学校发展主旋律,增强师生团结奋斗的凝聚力、向心力。深化全国文明校园创建,建设具有轻工大特色的高品位大学文化,完成校歌征集创作,打造“常青·明德人文讲坛”和“常青·积学科技论坛”品牌特色,提升校园文化活力。加强校园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图书馆、档案馆、校史馆、体育馆服务功能,推进油脂博物馆建设,加强校史和校本文化的研究、提炼和传播。统筹校园宣传阵地建设,提高新闻宣传质量,提升舆论引导能力,不断提升学校知名度与影响力。

32.深入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强化安全教育,组织开展以“九防”和国家安全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各类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师生员工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落实安全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抓实校园综治治理,抓好消防、实验室及危化品、校园交通等安全管理,确保校园安全。加强校园治安管理,深入推进平安校园“七防工程”,严格出入登记检查制度,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有效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

33.提高综合保障服务工作。深化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强化在疫情防控条件下后勤、医疗保障能力建设。统筹整合学校房产资源,切实提高房屋质量和使用效率,满足扩大招生规模的后勤保障需求。进一步提高后勤服务质量,确保食品卫生安全,不断提高餐饮供应、校园美化绿化、维修维护和物业保障的服务质量和水平。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引导广大教职员工树立健康卫生理念,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